航发集团千亿元资产待整合 专家:吸纳社会资本进军工领域
2016-03-10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发)的主要领导近日任职任命。航空专家栾大龙博士建议,研制航空发动机,除了国家资金还应该吸纳更多社会优质资源
航空发动机集团正在加速“落地”。3月2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宣布了拟成立的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发)的主要领导任职任命。同时,成发科技、中航动力、中航动控三家上市公司也宣布中国航发将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自此,中国航发的组建进入实质性阶段。
近日,航空专家栾大龙博士接受了《证券日报》记者专访,解析即将成立的中国航发会给我国的航空工业带来的影响。他认为,随着中国航发的成立,我国航空制造业飞、发体系分开也会正式确立,困扰多年的航空装备发展的动力瓶颈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促进航空发动机产业技术和制造水平进一步提升。
同时,栾大龙博士建议,“研制航空发动机,需要高额的资金持续的投入,除了国家资金还应该吸纳更多社会优质资源投入到航空发动机产业中来”。
千亿元资产整合规模
航空发动机研制被誉为制造业“ 皇冠上的明珠”。由于技术难度大、研制周期长、资金投入大、风险高等特点,目前全球仅有美、 英、法、 俄、中5个国家可以独立研制航空发动机。虽然中国也位列其中,但中国的航空发动机研制具有典型的“军强民弱”的特点,相比国际发达国家的民用航空发动机方面差距还较大。
飞、发尚未分离是制约航空发动机研制水平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过去几年,业内就不断有呼声希望从顶层设计上对飞、发体系进行改革,学习欧美的“飞发分离”模式,将发动机研制独立并予以专项的配套资金和技术支持。
栾大龙向记者介绍,当前在世界航空工业一流大国中,航空发动机的研发一般是独立的,比如美国的波音、洛克希德·马丁等公司制造整机,而发动机的研制工作则由美国的普惠、通用电气公司来承担。英国的罗·罗、德国的MTU也是专门从事发动机研发的公司。
“通过整合航空发动机产业链的研制资源,推进国产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思路,与国际航空发动机产业界的国际惯例相一致,符合航空工业整体高端发展规律。”栾大龙认为。
事实上,早在2014年年初,就有传言称,中航工业将整合旗下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整机研发制造资产,单独成立公司。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列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中。此后,航空发动机资产整合开始步入快车道。
“此次加入到中国航发的这三家A股公司中航动力、中航动控和成发科技,可以作为目前仍在上市公司体外的航空发动机产业研制的核心单位资产平台。许多优质资产注入空间巨大,原属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中航工业航空动力控制系统研究所、中航工业哈尔滨东安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中航工业长沙中传机械有限公司等的资产可望在列。”栾大龙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
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军工领域
缺少资金投入,也同样是制约我国航空发动机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此前,中航工业集团董事长林左鸣就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航空发动机产业资金缺口很大。
有分析称,此次资产整合规模巨大,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下辖了46个单位(22个发动机厂所、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3个修理厂以及其它单位,总资产达到1100亿元。另外还有多个主体进行了再投资达到350亿元。
“研制航空发动机,需要高额的资金持续的投入。一款高性能航空发动机研制过程都必须进行数以万计的科学试验和适应性检测。在大量国家资金投入的同时,还应该吸引更多的社会投资投入到航空发动机产业中来。”栾大龙指出。
此外,栾大龙还表示,2016年是 “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关键年,有多项重点任务值得关注。比如实施2016年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出台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若干政策。按照新发布的许可目录,充分吸纳优质社会资源和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推动设立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推进军工高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鼓励军工采用先进适用的民用技术。
(原标题:航空发动机集团千亿元资产待整合 专家建议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军工领域)
(原标题:航空发动机集团千亿元资产待整合 专家建议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军工领域)
热点推荐
中国商飞大飞机规模化系列化建设项目启动
中国商飞大飞机规模化系列化建设项目启动[详情]
空中客车在中国开设安全促进中心
空中客车在中国开设安全促进中心[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