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长:中国实现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的跨越
2020-10-22
中国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民航运输规模快速增长,安全态势总体平稳,服务品质稳步提升,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深化改革全面推进
航空圈讯 中国民航局官网消息,10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成就并回答记者问。中国民航局局长冯正霖在发布会上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民航运输规模快速增长,安全态势总体平稳,服务品质稳步提升,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深化改革全面推进,行业发展总体符合规划预期,综合实力位于国际民航前列,努力实现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的跨越。
据冯正霖介绍,2015~2019年,中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货邮运输量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1.0%、10.7%和4.6%,民航旅客周转量在国家综合交通体系中比重从24.2%提升至33.1%。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下,中国民航在全球率先触底反弹,9月国内旅客运输量已恢复至去年同期的98%。航线方面,截至2019年底,中国共有国内航线4568条(包括港澳台航线111条),国际航线953条,通航境内234个城市及境外65个国家的167个城市;与127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双边航空运输协定;重点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9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了双边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与其中54个国家保持定期客货运通航。
针对航空安全问题,冯正霖介绍,中国民航坚守安全底线,坚持对安全隐患“零容忍”,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深入开展以“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为内核的作风建设,安全治理能力大幅提升。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运输航空已连续安全飞行121个月、8669万小时,并连续18年确保了空防安全;运输航空每百万飞行小时重大事故率5年滚动值为0,高于“十三五”安全目标和世界平均水平。
就媒体关心的机场建设整体推进情况,冯正霖介绍,“十三五”期间,中国民航机场建设规模大、速度快、投资高、效果好、支撑实。中国民航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大力提升大型机场的容量,增强中小型机场保障能力,新建成一批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全面构建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3大世界级机场群,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10大国际航空枢纽、29个区域枢纽和非枢纽运输机场组成的覆盖广泛、分布合理、功能完善、集约环保的机场体系,有力支撑了航空运输需求的快速增长。预计“十三五”末,全国运输机场数量将增至241个,完成新建、迁建机场43个,通用机场数量已超过运输机场。特别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通航,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中国第一个货运机场鄂州机场等重点项目均开工建设;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形成,截至2019年,已有25个机场开通轨道交通37条。
针对公众关心的民航服务品质,冯正霖表示, “十三五”期间,民航局以提升航班正常水平为牵引,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对民航服务的安全感、获得感。目前,航班正常率已从“十二五”末的67%大幅提升到2019年的81.6%,连续两年超过80%,今年前三季度达到87%。同时,民航局连续五年开展服务质量专项行动,重点推行“无纸化”乘机、行李全流程跟踪系统,37家千万级机场国内旅客自助值机比例超七成,开通12326监督投诉电话,开展国内中转旅客跨航司行李直挂服务试点工作,机场餐饮基本实现“同城同质同价”,实行机票退改签阶梯费率标准,出台《残疾人航空运输管理办法》,军人依法优先通道、人体捐献器官航空运输绿色通道、母婴室等特色服务卓有成效。
“十三五”期间,民航在运价改革、行业监管模式改革、通航法规体系重构以及企业股份制改革等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均取得突破,累计安排各项改革任务1544项,2017~ 2019年的改革任务完成率均超过90%。
冯正霖还表示,目前,民航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短板,离党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仍有差距。下一步,中国民航将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将智慧民航建设作为“十四五”民航发展主线,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航空出行需求和现代化航空物流需求,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
热点推荐
入境免签再添9国 中国今年以来入境旅客量增1.2倍
入境免签再添9国 中国今年以来入境旅客量增1.2倍[详情]
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超2023年总量
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超2023年总量[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