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航空要闻 > 科技+生态 昆明国际机场的驱鸟“经”

科技+生态 昆明国际机场的驱鸟“经”
2022-10-12  

每年的8月~11月,万千只候鸟成群结队地迁徙,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周边恰逢3条候鸟迁飞路线,保安全、保运行刻不容缓,机场鸟防人员最紧张、最繁忙的阶段也随之而来。
        航空圈讯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消息,  寒露已至,秋意渐浓。每年的8月~11月,万千只候鸟成群结队地迁徙,飞往彩云之南的青山碧水间,寻找它们的越冬之地。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周边恰逢3条候鸟迁飞路线,这个时期,天空中的“鸟道”进入“流量高峰”,与飞机航道产生冲突。保安全、保运行刻不容缓,机场鸟防人员最紧张、最繁忙的阶段也随之而来。

 
       “声波武器”驱鸟
 
       巡视车沿着机场围界旁的道路行驶,耳边不时地传来驱鸟弹在空中的爆裂声以及猛禽凄厉的叫声。“围界就是我们鸟防人的主战场。进入围界,实际上就进入了360度的鸟防世界。”昆明机场飞行区管理部飞行环境保护室的焦凌指着防洪沟说,“现在听到的是声波类驱鸟设备探测到附近的生命体而发出的声音。”“声波武器”通过循环播放天敌的叫声,模仿鸟类被攻击时发出的哀鸣声,或者令鸟类反感的高频声波,可以“撵”走像小白腰雨燕、白鹡鸰、麻雀等粘人的小型鸟类。
 
       除了声波类设备,“一字型”“之字形”拦鸟网若隐若现地布设在防洪沟边侧;激光类驱鸟设备架设在围界中部,扫射范围可以覆盖升降带,主要用于夜间驱鸟;而弹药类的驱鸟设备,如车载子弹炮、固定驱鸟炮则主要靠燃放时巨大的爆炸声响以及闪光驱散进入飞行区的鸟类。
 
 


 
       近年来,昆明机场在飞行环境保护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机场鸟击防控研究中心,利用草皮单一化实验、杀虫剂、除草剂等生物药剂实验,尝试通过抑制植被结籽率,喷药灭鼠降低虫害,控制草坪生长高度等手段,从“草虫鸟”生态关系的源头开始治理,有效切断食物链,以绿色、生态防鸟的方式,尽可能促使鸟类远离机场范围。
 
       科技助力驱鸟
 
       从刚进机场的愣头小伙子到如今的鸟类形态识别专家,李晓龙与鸟类打了十几年交道,黝黑的脸庞上留下了长期在户外生态调研的印记。“实际上,防鸟、驱鸟并不是一成不变或被动应对的工作,我们有100多台驱鸟设备,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有着相对应的排列组合。如果长期执行单一的驱鸟方案,鸟类早就适应了”。正是因为有了针对性和“一鸟一案”的科学防鸟,机场鸟击防控研究中心应运而生。一方面,其可以从一线驱鸟队员那里获取最原始、最真实的鸟防数据;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鸟击残留物进行DNA鉴定、驱鸟设备评估调试、生物药剂实验等科研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指导鸟防工作系统化。
 
       对于重要的鸟情,鸟防人员提前预判,靠前指挥,拒绝“八百里加急”的疲劳应付。比如在设施设备组合方面,机场除了对春夏、秋冬两个时段的大方案进行调整,还经常根据机场鸟击防控研究中心的设备效能评估结果,随时调整语音类设备的音频、激光驱鸟器的工作模式、粘鸟网的架设方式等,充分发挥设备的驱鸟效能。同时,根据调研情况在昆虫及鸟类活动频繁区域增补诱虫灯,开展灭虫及虫情监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候鸟季来临前,飞行环境保护室、机场鸟击防控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围绕鸟类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开展了2次基础性调研和4次系统性生态环境调研,并结合近5年的数据监测分析,从鸟种、数量、时间、活动区域等方面对今年秋冬季昆明机场鸟情发生趋势进行预判,得出了候鸟的先头部队可能会在8月底进入昆明的结论,并对候鸟种类、威胁程度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提前进行了部署。候鸟果然在8月25日如约而至,到达昆明机场的候鸟也与预判的情况相吻合。数据显示,迁徙鸟均以“小群”的方式出现,单群数量为40羽~50羽,活动时间为19时~21时。
 
       据介绍,机场鸟击防控研究中心随时关注途经昆明的“中亚—印度”线路的鸟类迁徙,同时与候鸟途经的机场、基地航企建立联动机制,搭建鸟情防范网络,利用大数据进行实时鸟情共享。在准确掌握候鸟的活动规律后,提前将防范措施以航行通告、鸟情预报等形式通报给各航企,并充分考虑了机组在路上所需的时间。
 
       在鸟击防治研究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为省内外多家机场做鸟击残留物分子鉴定服务。据实验室工作人员戴薇介绍,2021年5月,某航空公司的航班在执行飞行任务过程中,进近高度在8900英尺(约2700米)疑似被鸟击,机务人员检查发现飞机右侧备用空速管遭鸟击,附有鸟类残留物,造成右侧备用空速管堵塞,机场提取了残留物血液和羽毛样本,通过DNA分子鉴定技术,判断出该鸟类为日本松雀鹰。根据判断结果可及时调整、改进驱鸟防范措施。同时,基于前期实验积累的分子数据,还建立了鸟类基因库,目前已收集104种鸟种,并根据地域进行分类,为撞击鸟种责任划分奠定科学依据。
 
       化解鸟情危害
 
       在候鸟迁徙期内,面对复杂的鸟情和严峻的形势,鸟防人员多措并举进行防范。白天,他们负责排查附近的水源地和鸟群的情况;夜晚,利用猎枪、声波和激光等设施驱赶候鸟。
 
 
 
       “我们联合社区协查员,对机场8公里管控范围内的水源地河流湖泊进行动态巡查,重点关注迁徙鸟种的变化情况,若发现特殊鸟情及时通报。同时,开展净空保护宣传活动,呼吁市民切勿向候鸟投食并吸引鸟类聚集。”焦凌说,“我们完善了驱鸟人员岗位联动机制,对进入飞行区的迁徙鸟类协同配合驱赶,并在主要进出口安排人员值守,减少进入飞行区的候鸟数量。对已进入飞行区的候鸟,迅速对其驱赶,加快候鸟迁徙的过程。”
 
       据了解,工作人员对飞行区及周边2公里生态环境进行摸底排查,分析出易吸引鸟类的生物因子,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一是在积水区域平铺鸟网,减少鸟类食物源、水源。二是在飞行区增派割草人员,严格控制草高。同时,重点关注开花、结籽等易吸引鸟类的植株,减少蜜源性、植食性昆虫的虫口密度。三是在8月底~11月底,向飞行区及周边1公里范围内喷洒药剂,减少花金龟、蜣螂、蜗牛、蚯蚓等鸟类喜食昆虫的数量,并通过嗅觉刺激使鸟类远离飞行区。
 
       在掌握了候鸟活动的规律后,鸟防人员将迁徙期的鸟情防范重点挪到了19时~21时。这时就会看到迁徙期独有的景象——落霞与群鸟齐飞。当然,这对于昆明机场的鸟防人员来说,并不是一个优美的景色,他们会“十八般武艺”齐上阵,多功能驱鸟车、手持激光驱鸟器、声波驱鸟器、车载子弹炮等设备全派上用场,各种方式催促机场上空的鸟群快速离去。若鸟群飞行至敏感区域上空时,还会立即通知塔台提醒机组注意避让。截至目前,在迁徙期内,机场未发生责任鸟击事件。
 
       驱鸟也爱鸟。据焦凌介绍,近年来,机场驱鸟方式逐渐由枪、炮恐吓式驱鸟向生态防鸟、科学驱鸟方式转变,如草皮管理实验、驱鸟剂实验、探驱一体自动驱鸟设备研发等都成为昆明机场驱鸟人的研究重点。“驱鸟是我们的工作,爱鸟是我们的美德,如何保护珍稀鸟类,以不伤害鸟儿的方式去驱鸟,保障航班正常平安起降,将是我们今后的奋斗目标”。
 

相关热词搜索: 昆明机场 长水机场 航空安全

上一篇:海航航空旗下首都航空真情服务不松懈 保障旅客归家路
下一篇:日本一枚小型固体燃料火箭”艾普斯龙“6号机发射失败